教育與兒童發展的關係是

兒童發展的狀況制約着學前教育的難易程度,決定了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兒童發展制約着教育,教育從屬於發展。

沒有教育,兒童無法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只能是一個純粹的生物體,所以教育決定了發展,制約着發展。

教育與兒童發展的關係是

教育對發展的創造並不是任意的,教育所創造的發展必然遵循兒童發展的自然規律,符合發展的自然進程。因此,教育與兒童發展相互制約,相互決定。學前教育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可能學前階段是個體最先接觸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相關的研究證明,幼兒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在出生後六個月逐漸開始發育,在2-4歲這個階段是飛速發展階段,所以,在學前教育這個關鍵時期,必須加強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學前教育中性格培養對幼兒人格發展的必要性學前期是個人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一個好的性格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在這個重要的階段,教師必須重視孩子內心的認知變化,注重培養幼兒的情感培養,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形成健康人格。(Education)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

兒童觀是指人們對兒童的看法和態度,即我們怎樣看待和認識兒童;兒童發展觀則包括兒童人性特點、兒童發展的性質、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和兒童發展的價值等重要內容,是人們對兒童進行培養時有關方法論方面的觀點。由於不同時期人們受歷史背景和社會文化思想的影響不同,對兒童的看法以及在處理成人與兒童關係上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對兒童發展觀的理解必須結合實際,與時俱進。在正常的生活和教育條件下,口語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乳兒期,主要是語音發展階段;嬰兒期,主要是掌握詞彙階段;幼兒期,3~4歲時掌握語音、語法和口語表達能力方面都有迅速發展,6歲前基本掌握口語。

國外有的學者認為,從2歲到青春期是言語發展的關鍵期或最適宜期。認為從出生到2歲,兒童兩側大腦的語言潛能是均等的。從2歲到青春期,由於成熟和環境等因素使兒童大腦形成了不對稱,而腦的不對稱形成過程有助於語言的成熟,因此它是言語發展的關鍵期或最適宜期。

國內也有學者認為,2~12或14歲是言語獲得的關鍵期,超過了12或14歲,第一語言就很難習得。此外也有學者提出2~3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言語的關鍵期,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