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諸葛亮傳文言文翻譯

三國志諸葛亮傳文言文翻譯是: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陽都縣人;漢元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父親是諸葛圭,字叫做君貢,在漢朝末年擔任過太山郡的郡丞。諸葛亮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叔父諸葛玄被袁術推薦(簽署)去擔任豫章太守,諸葛玄就帶着諸葛亮及亮的弟弟諸葛均前去上任。正好遇到漢朝改選朱皓代替諸葛玄,諸葛玄平常和荊州太守劉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

三國志·諸葛亮傳文言文翻譯

原文: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 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

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悦於琦。 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遊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不?”

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 ,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説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 ,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 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裏,此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 長沙三郡,調其賦税,以充軍實。


白話釋義: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陽都縣人;漢元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父親是諸葛圭,字叫做君貢,在漢朝末年擔任過太山郡的郡丞。諸葛亮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叔父諸葛玄被袁術推薦(簽署)去擔任豫章太守,諸葛玄就帶着諸葛亮及亮的弟弟諸葛均前去上任。

正好遇到漢朝改選朱皓代替諸葛玄,諸葛玄平常和荊州太守劉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諸葛玄過世以後,諸葛亮親自在田地裏耕種,平常喜歡唱着《梁父吟》的曲調。

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樂毅,當時沒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穎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諸葛亮交情不錯,認為他真的具有管仲,樂毅般的才華。

當時劉備駐軍在新野,徐庶前去晉見劉備,劉備很看重徐庶。徐庶對劉備説:“諸葛孔明這個人,就像一條潛卧的龍啊,將軍您是否願意看看他呢 ”劉備説:“你請他一塊兒來吧!”徐庶説:“這個人你只可以去親近他,不能夠強迫他來看你的,將軍您應該委曲委曲,大駕前去看他的。”

因此劉備就前去看諸葛亮,前後往返三次,終於才見到面。(見面時),劉備把人支開,和諸葛亮商量説:“現今漢朝傾倒,奸臣偷得權利,天子蒙塵受難。我德行淺薄,不自量力,想要在普天之下伸張大義,可是智慧淺,德術差,於是使得小人猖狂不已,直到今天。

然而我的志向仍沒打消,您説我能出什麼策略呢 ”諸葛亮回答説:“ 自從董卓作亂以來,各地方的英雄豪傑同時興起,佔據好幾個州郡的人,多得數不清。曹操比起袁紹,名氣小多了,人也少多了,然而曹操竟然能夠戰勝袁紹,地位轉弱為強,這不僅僅是時運而已,而且也是人為的謀劃造成的。

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挾制天子,進而用天子的名義命令諸侯;這種情勢,實在不能和他爭強鬥勝了。孫權擁有江東,已經經過三代的經營,地方險要而百姓順從,當地的賢才能人都被他任用了,這種情勢是可以和他結為盟邦而不可以打他的念頭。

荊州北邊據有漢水,沔水,享有南海的全部資源,往東可以連結吳,會二郡,往西可以通達巴,蜀二郡;這是個可以用兵的地方,但是負責人(劉表)卻不能好好據守住它。這大概是老天用來幫助將軍您的,將軍您是否有意思把它奪取下來呢 ?

益州地勢險阻,擁有千里肥沃的田野,是個富庶的好地方,漢高祖(劉邦)就是憑藉這裏而完成帝王的事業。(當地刺史)劉璋個性懦弱,不明事理,(黃巾賊)張魯橫行北方。這地區百姓眾多,國家富有,劉璋卻不知道好好地撫卹安慰百姓。

當地有智慧才能的人(如張鬆,法正等人),很想能遇到賢明的君王。將軍您既是漢朝王室的後代,守信重義名揚天下,又能夠廣泛地接納各地方的英雄好漢,思得賢人好像口渴者急得想喝水一般。

如果您能夠同時擁有荊州,益州,保住這塊險隘之地,往西通和各個戎族,往南安撫夷,越等族,對外和孫權交結和好,對內修好政治。

天下局勢一旦有了變化,就命令一位大將軍,率領荊州的軍隊開向南陽洛陽(中原),將軍您自己帶領軍隊從秦川出發,天下百姓誰不是拿着碗飯,提着壺漿,熱烈地歡迎將軍您的王者之師呢 ?

果真如此,那麼您的霸業就可以完成,而漢朝也可以復興了。”

劉備聽了後,説:“你講的好!”於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感情愈來愈好,一天天地更加親密。關羽,張飛等人不高興,劉備安慰他們説:“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般,希望各位不要再有怨言了。”關羽,張飛才停止他們不滿的言行。

劉表的大兒子劉琦也深深地看重諸葛亮。劉表聽信後妻的讒言,疼愛小兒子劉琮,不喜歡劉琦。劉琦每次想要和諸葛亮商量如何自保的辦法,諸葛亮每每搪塞敷衍他,並沒有替他出計策。(有一次)劉琦就請諸葛亮到後花園去遊賞,一同登上高樓。

在喝酒吃飯的時候,劉琦就叫人拿開梯子,接着對諸葛亮説:“今天(我們兩人在這裏),往上到不了天,往下到不了地;話從你的嘴巴説出來,進入我的耳朵裏來,您可以説了吧 ”諸葛亮回答他説:“您難道沒看到太子申生留在城內而危險,公子重耳逃出城外反而安全嗎 ”

劉琦內心覺悟了,暗中計劃着逃出城外。剛好江夏太守黃祖過世了,劉琦請求外調得以出城,於是成為江夏太守。

不久劉表過世,劉琮聽説曹操北來征伐,就派遣大使請求投降。劉備在樊城聽到這件事情,就率領軍隊往南行走。諸葛亮和徐庶一起跟隨劉備,被曹軍打敗追趕,還俘擄了徐庶的母親。

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和劉備告辭説:“我本來想和將軍您共同謀求稱王稱霸的事業,所憑恃的就是這顆心,現在我的老母親已經被俘擄了,我的方寸也都亂掉了,對您的大事業沒什麼幫助?我懇求從此和你告別。”

於是徐庶就前去見曹操。劉備率軍到了夏口,諸葛亮説:“現在事情很緊急,我請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孫權求救。”當時孫權擁軍在柴桑,正旁觀誰成功誰失敗。

諸葛亮遊説孫權説:“天下大亂,將軍您起兵,佔有了整個江東地方,我們劉備也收服眾人在漢南聚集大軍,同時和曹操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已消滅掉大敵,各處大略都已經平定了;因此他攻下了荊州,聲勢震動全天下。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英雄豪傑也難以施展自己的本領了,所以我們劉備才跑到這裏來。將軍您算算自己的軍力來看如何對待曹操。如果您能夠憑着吳越的軍隊,去和中原的曹操對抗的話,那您倒不如早點和他決裂。

如果不能夠抵擋的話,那你何不解除武裝,向他北面稱臣來事奉他呢 現在將軍您表面上假託是要服從的名聲,可是實際上您內心的計劃卻又猶豫不定;現在事態緊急你卻又不趕快決斷,大災大禍轉眼間就要到來了。”

孫權説:“假如真的像你説的話,那你們劉備為什麼不就去向曹操稱臣事奉呢 ”諸葛亮説:“田橫,也只不過是一名齊國的壯士罷了,仍然會為了守住道義而自殺,不辱自己的志節。

何況我們劉備,他是堂堂漢朝王室的後代,英氣才華舉世無人能敵,眾多士人仰慕他,就像流水歸向大海一般。如果事情無法成功的話,這是天意啊,我們劉備又怎能再屈服自己去當曹操的部下呢 ”孫權勃然大怒地説:“我不能拿東吳所有的土地,十萬民軍隊被人家控制。

我的計策已經決定了,非得要劉備否則是沒法抵抗曹操的。然而你們劉備剛打了敗仗,怎能夠抵抗曹操這個大敵人呢 ”諸葛亮説:“我們劉備的軍隊雖然在長阪被打數,現在歸來的戰士和關羽的水軍,合起來還有精兵鋭卒一萬人。

劉琦會合江夏的戰士,也不少於萬人。曹操的軍隊,從老遠的北方南下,都非常疲倦,聽説他為追趕我們劉備,輕快的騎兵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路。這就是所謂力量強大的箭,到最最末稍時,連魯國的細絹都穿不透了。

所以兵法特別忌諱這個情形説:‘必定會讓大將軍打敗仗’。況且北方人不習慣打水戰,又荊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勢所逼罷了,並不是心甘情願的。現在將軍您如果能夠派遣猛將,統領數萬軍隊,和我們劉備併力合謀,必定能夠打敗曹操。

曹軍戰敗,必定會回到北方去。這麼一來,荊州,東吳的勢力就會強大,天下鼎足而三的態勢就會成形了。成功失敗的關鍵,就在今天了。”孫權十分高興,立刻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等三萬水軍,隨着諸葛亮去晉見劉備,一起出力抵抗曹操。

曹操在赤壁打了個敗仗,率領軍隊回到建鄴。劉備因此收取了江南,拜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讓他總管零陵,桂陽,長沙三個郡,徵調這三郡的賦税,來擴充軍中的糧餉。

出處:出自西晉陳壽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擴展資料:

背景: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同時,積極聯絡當地的豪傑。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位於今河南南陽)。

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

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自己的智慧謀略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説了三分天下之計。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以來,各地豪傑並起,佔據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

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佔據江東,已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

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藉它建立了帝業。

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佔據漢中,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

將軍是漢室宗親,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

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着飯食,用壺裝着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