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出鍋時為什麼變癟

關於饅頭出鍋的時候,突然發現有幾個饅頭癟了。也就是表面收縮了,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我們在饅頭蒸熟以後,立刻將鍋蓋打開造成的。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熱脹冷縮的現象,處在高温下的饅頭,遇到冷空氣時,會產生回縮的現象,但不是所有的饅頭都會這樣,只有在蒸屜最上層的個別饅頭,會有發癟的現象產生。

饅頭出鍋時為什麼變癟

有關極個別饅頭出鍋會發癟的現象,我特意做了個實驗,證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饅頭出鍋時,沒有經過冷卻,而直接將鍋蓋打開造成的。

為了給大家一個正確的答案,所以就在麪糰發酵,和麪團二次醒發時,都按照正確流程操作,在操作無誤的情況下,最後在饅頭蒸制好出鍋時,我就按錯誤的方法立刻將鍋蓋打開,結果,就出現了兩三個饅頭回縮塌陷的現象,而饅頭塌陷的瞬間,就被我親眼看到了,明明蒸制的又白又大的饅頭,在一瞬間就癟了回去,這就説明了一個問題,饅頭出鍋時馬上打開鍋蓋,就是頭髮癟的最主要的原因。

通過實驗證明,瞬間打開鍋蓋,而不經過冷卻,是造成饅頭髮癟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做過實驗之後,在第二鍋饅頭出鍋的時候,我將爐火關閉以後,沒有將鍋蓋馬上打開,而是讓蒸鍋冷卻了七八分鐘左右,然後先將鍋蓋打開一條小縫,將鍋中的蒸汽散發出來之後,最後將鍋蓋全部打開,這時鍋中的饅頭都是又白又大,沒有一個產生髮癟現象的。經過兩次實驗證明,做饅頭時,只要麪糰發酵完好,發酵麪糰二次醒發揉制到位,在最後出鍋時,別急於打開鍋蓋,那麼就不會出現,極個別饅頭髮癟的現象了,保證讓你蒸出的饅頭個個又大又白,暄軟可口。

蒸饅頭怎麼做不癟:

注意發酵:

首先是發酵,看發酵是不是面沒發好,我們在蒸饅頭的時候會進行發麪,發麪一般會用到酵母,如果酵母跟麪粉比例好的話,發出來的饅頭又白又香,但是如果比例不一致的話,那麼可能會造成饅頭變癟的症狀。

蓋好鍋蓋:

其次是蒸的過程中,鍋蓋一定要蓋好蓋實,不能讓鍋內水蒸氣外漏,當然自然蒸發外漏是正常的,如果鍋蓋沒有蓋好,這樣的外漏容易是饅頭裏的蒸汽外漏,使鍋裏的氣壓瞬間小於外界,就會被變癟,饅頭就塌下去了。

注意火候:

還有開鍋後火過大, 蒸饅頭是不宜用大火的,要是開鍋火還是過大的話,容易造成饅頭變癟,因為火太大,造成裏面的水蒸氣供不應求,一開鍋的話,容易造成饅頭變癟。記住饅頭蒸熟關火後,不要立即開鍋,讓鍋自然降温,差不多等5分鐘後再開鍋,這樣才能不會讓饅頭變癟。

蒸饅頭用什麼火候好:

農村是用大鍋蒸的,前二十分鐘用大火燒,中間二十分鐘火用中火,再用十份鍾小火(叫遊火),最後再用十分鐘弱火,總計一小時,這種辦法能縮小温度差別,蒸出的饃饃放好。

饅頭出鍋時變癟了是由温度劇烈變化而導致,饅頭在鍋裏蒸時,温度很高(100度左右),熟了往出端時,突然揭開鍋蓋或籠蓋,饃饃在高温狀態下,瞬間受到外界低温襲擊,1秒鐘就顯示出了一些皮子塌陷的症狀,老家人説饃饃被鬼捏了。其實這個變化過程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熱漲冷縮”反應。

如果是夏季蒸饃饃,外界温度在三十多度以上,從鍋裏端出來的饃饃就沒有皮子塌陷的表現,就比較美觀。這是一個自然規律。

要是在冬季,家鄉農村沒暖氣,温度很冷,所以蒸熟的饅頭出鍋時,往往就容易出現或者説常常出現。

如何避免饅頭塌陷:

關火後燜三到五分鐘後再揭開鍋蓋,饅頭就不會塌陷了。三到五分鐘後水蒸氣温度下降,會慢慢沿着鍋蓋內壁落下,鍋內温度變低,氣壓值縮小,此時再揭開鍋蓋,饅頭是不會有變化的。

我們都知道蒸饅頭時鍋中的水蒸氣温度很高,就是這些高温水蒸氣使饅頭成熟。剛關火時,水蒸氣的温度還很高,而鍋內外氣壓值相差很多,這個時候揭開鍋蓋,本身温度很高的饅頭遭遇冷空氣,就會立即收縮,表面變的皺巴巴,體積也隨之變小,口感更沒有蓬鬆宣軟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