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出來的饅頭為什麼起皮

蒸出的饅頭起皮,也叫皮皺或皺皮,其實它的問題是存在於工藝上。

蒸出來的饅頭為什麼起皮

饅頭起皮是因為饅頭上鍋之後火太急,饅頭上鍋之後要看下饅頭醒的怎麼樣,如果面醒的不好,要在鍋裏悶一下,等發酵好了在蒸,如果醒好了的話,那麼蒸饅頭要先上小火。上小火的原因是直接上大火的話,饅頭都是冷水上鍋,一下自温度提的太快,饅頭心是冷的,外邊是熱的,就容易起皮。因此蒸饅頭的時候要注意先温火5-7分鐘左右,這樣子讓饅頭從裏到外都有一個熱起來的過程,然後再大火燒20分鐘,之後馬上要出鍋了,就要再温火燒5分鐘左右,不然的話出鍋的時候水蒸氣太多,很容易燙傷自己。

蒸饅頭的時候時間沒有固定的,要根據饅頭大小確定時間,一般來説不能低於25分鐘,如果饅頭大的話,最好蒸夠35分鐘。最近天熱穿的少,起鍋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水蒸氣,還有鍋蓋上蒸餾水掉腳上。

蒸老面饅頭是開水還是涼水蒸好:

老面饅頭是由老麪肥發酵做成的饅頭,老面比酵母發酵的慢,但是饅頭口感更有嚼勁。我個人認為老面饅頭用冷水蒸更好,冷水入鍋給老面饅頭一個適應的過程,使饅頭內部蓬鬆一些,蒸出來的饅頭不僅宣軟還嚼勁十足。如果饅頭生胚發的非常大,這時可以用開水上鍋,避免二次醒發過頭。

饅頭為什麼要涼水下鍋:

涼水下鍋蒸饅頭比開水更美味。一定要注意蒸鍋裏的水如果是冷水,面劑子在蒸鍋裏要醒15分鐘,然後開火蒸饅頭。蒸鍋的水用小火煮沸,然後用中火蒸十分鐘,然後用大火蒸十分鐘。在用冷水加熱的過程中,饅頭可以再次發酵,隨着水的温度也慢慢升高,在受到平均熱量時就會慢慢膨脹,蒸出來會更軟。

饅頭怎麼蒸的又鬆又軟:

糖和鹽要在發麪時加:

要想蒸出的饅頭好吃,就要在發麪過程中加入適量的糖,適量的鹽,這樣的饅頭吃起來才有勁哦!

蒸饅頭,要在35-45度的地方發酵:

在較高的温度下35-45度,麪糰發酵才是最好的,温度太低,麪糰是發不起來的,要是温度不夠,可以用温水加温,或用温室,就能讓發酵的時間變短。

和麪:

和麪這樣做才會讓饅頭更好吃哦!和麪的結果:不能讓麪糰沾手、沾盤、站桌,這樣才算是把麪糰和成。

揉麪:

麪糰發酵好了之後,一定要在桌板上來回多和幾次,要注意的是切成饅頭狀前,要等待2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