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吃炒麪什麼意思

在淮安舊黃河沿岸一帶,有六月六吃炒麪的風俗。據説,它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説。人們把六月六定為節日,一方面提醒人們要團結奮鬥,奪取防洪的勝利,一方面為了對善姑表示感謝和懷念。所以,過這個節日時,雖有豐盛的飯菜,也必定要吃點炒麪。

這裏的“炒麪”並非“炒麪條”,而是現在市面上已很少見的一種傳統食物。製作時將麪粉中摻入白糖用油一起炒熟,吃的時候,倒一些在碗中,用開水和勻即可。雖然看起來“賣相”不佳,儼然一團棕色的麪糊糊,但是吃起來卻是香甜可口。

六月初六吃炒麪什麼意思

六月六為什麼要吃炒麪?關於民間六月六吃炒麪的習俗有好多種説法。但總的有三種,一是説吃炒麪可以治療腹瀉腹痛,祛除濕熱、不枯夏等;一是説六月六是“天貺節”,相傳於北宋,吃炒麪是為了祁雨,以求風調雨順;一是説六月六吃炒麪為了讓四海龍王忘記在這天比賽下雨的事情。

六月初六吃炒麪什麼意思 第2張

古時候,淮安東門外就是大海,是黃河入海處,如今尚有遺蹟,叫“廢黃河”。那時黃河常常決口成災,人們以為是海龍王作怪,就修龍王廟,敬龍王神。結果,廟修了又衝了,衝了再修,花了許多錢物,還是沒能感動海龍王。後來,人們學會了對付洪水的辦法——修築堤壩。

修壩的人們帶去的饃饃餅子,放不了幾天就餿了。有個叫善姑的想出個辦法,把麪粉炒幹,讓築堤的人們帶去用開水衝着吃,果然放較長時間也不變質。從此,人們都學着善姑的作法。如今的炒麪,不僅僅是炒麪粉,裏邊還加有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等,味道更美,也更講究營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