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密度是怎麼來的

建築密度是指建築物的覆蓋率。即建築基底總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比值,能反映出用地的空地率如何。假設一塊地10000平方米,建築底面積3000平方米,那麼這塊地的建築密度就是3000/10000=30%。建築密度跟建築地理位置、綠地佔比、氣候防火及地形條件有關,不同建築層數、層高或樓宇間距不同,建築密度也不同,通常層數越高,建築密度越低。

建築密度是怎麼來的

1、根據中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頒發的《城市規劃定額指標暫行規定》,新建居住區的居住建築密度是:4層樓區一般可按26%左右,5層樓區一般可按23%左右,6層樓區不高於20%。

2、居住建築密度指標,取決於包括院落的組織,綠地所佔的比率,氣候、防火、防震、地形條件等對住宅建築佈置的要求,以及建築層數、房屋間距和排列方式等各項因素。在一般情況下,平均建築層數愈高,建築密度愈低。

1、建築面積越大,產品出售額就越大,獲的利潤也就越大。在地塊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容積率就是控制建築面積的直接指標,兩者正比關係。

2、建築面積的增加需要建築層數的增高,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犧牲建築密度來達到建築高度增加的目的,這個時候需要協調的就是建築面積的增加,帶來的建築密度的減小是否合乎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建築密度的降低帶來的是土地利用的不充分,也就是對土地成本的浪費,建築面積的增加帶來的是回收款的增加,二者的矛盾需要找到一個合理點、均衡點來實現在土地儘量不浪費的基礎上使建築面積最大化。

3、對於開發商來説,容積率和建築密度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佔的比例,而對於住户來説,容積率和建築密度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容積率越低,居住密度越小,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