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賞牡丹翻譯賞析

《吉祥寺賞牡丹》的翻譯是:人老了,還把鮮花戴在頭上,“我”不害羞,倒是花兒應該為自己在我頭上而害羞。賞花醉歸引得路人鬨笑,十里街市上的老百姓都把簾捲上,走出門來觀看。此詩是蘇軾當時的記實之作,表現了觀賞牡丹的熱烈場面和詩人簪花的情趣。

吉祥寺賞牡丹翻譯賞析

原文: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鈎。

第一、二兩句是寫詩人簪花之趣。雖説當時禮俗士大夫集會時可以簪花,但老人簪着花成羣結隊走在街市上,終覺有些不好意思。為了突出這種心態,作者掀起一道波瀾,“花應羞上老人頭”,説花不願上老人的頭。而事實是,不管花願意與否,還是上了老人的頭,增添了不少情趣。兩個“羞”字,一説人,一説花,相映成趣,語妙天下。同時説明包括詩人在內的官吏最終還是樂於在百姓面前亮相的。花活了,人更活。從而進一步縮小了官民距離,更有意義。

第三、四兩句是寫詩人醉歸而路人嗤笑的場景。這裏詩人恰當地用了杜牧之詩:“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十里街市上的老百姓把簾捲上,走出門來觀看這支浩蕩的插花隊伍的經過,只需要點出這一點,當時盛況就好像在眼前。於是,官民同樂的主題也就圓滿地表現出來了。詩人之所以在珠簾上鈎時用“半”字,是因為作詩需要留有餘地,給讀者以想像空間,説全上鈎,而詩貴活。